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2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420篇
林业   202篇
农学   326篇
基础科学   70篇
  1747篇
综合类   2029篇
农作物   196篇
水产渔业   165篇
畜牧兽医   673篇
园艺   129篇
植物保护   293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286篇
  2016年   330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406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广西军区食用菌生产基地、广西大学微生物厂、广西大学牧场等地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得到多株菌株。再从耐热、耐碱、产酶能力及营养物综合利用等方面考查各菌株,最终筛选得到理想的放线菌1株、细菌3株组成发酵剂菌株,并用于栽培原料发酵后栽培草菇。实验结果显示:加入该菌剂的料堆27h后温度可升至65℃,此时对照55℃,环境40℃,草菇生物学效率比对照提高了4.76%至7.56%。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中国山羊的起源、品种遗传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最新调查 显示中国的山羊品种达50个,其中43个为地方品种,4个培育品种,3个引入品种,许多品种 具有独特的生产性能或适应能力。大量研究表明,我国山羊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3.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无公害蔬菜栽培上的效应初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使番茄产量提高 7.3 %~ 11.1%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 0 .9%~ 1.3 % ,硝酸盐含量降低 2 7.2 %~ 3 4 .8% ;苦瓜产量提高 10 .7%~ 16.1% ,硝酸盐含量降低 2 8.7%~ 3 6.1% ;菜薹产量提高 7.2 %~ 15.1% ,硝酸盐含量降低 55.6%~ 61.5%。各处理产品中的硝酸盐含量及有害元素的含量 ,均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哈茨木霉几丁质酶诱导及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以几丁质和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细胞壁作唯一碳源诱导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菌株NF9、TC3和P1产生几丁质酶,用硫酸铵沉淀法制备几丁质酶粗提液。上述木霉菌株内切几丁质酶活性(对胶体几丁质浑浊度的减少率)分别为79.8%、74.4%和76.0%,均显著高于非诱导的阳性对照。培养第5 d几丁质诱导的木霉菌株NF9和TC3内切几丁质酶活性显著高于由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诱导的酶活性。体外测定表明,通过诱导的木霉菌株TC3、NF9和P1几丁质酶粗提液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拮抗圈直径可达38、21和23 mm,与非诱导的阳性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木霉几丁质酶拮抗作用的特点及生防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酯酶同工酶在食用菌菌种选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分析了不同培养时间和不同培养基种类对平菇、杏鲍菇、白灵菇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时间和不同培养基条件下 ,酯酶同工酶酶谱的酶带呈现不同的多态性 ,由此提示同工酶在食用菌菌种选育的应用上应固定最佳培养时间及最适培养基种类 ,并在所有操作条件一致的情况下 ,才能得到稳定准确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半自然条件(田间网罩)下,将人工饲养的玉米螟卵按4、8、16块/株3个处理分别固定在网罩内的玉米植株中上部叶片上,然后每网罩分别引入供试赤眼蜂20头,24 h后更换玉米螟卵块,连续3 d。7 d后调查供寄生的玉米螟卵被寄生率及羽化率。结果表明:在半自然条件下广赤眼蜂伊朗1-1品系虽寄生能力高于其他供试品系,但到第2、3天明显降低;玉米螟赤眼蜂北京6-2-2品系每天均维持一个较平稳的寄生能力,产卵量在时间上的分配比较分散,并在第2、3天显示出比其他品系较高的寄生潜能。广赤眼蜂伊朗1-1品系的卵块寄生数量可随卵块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其他品系则在各处理密度下,寄生数量基本没有变化;从卵粒寄生率看,广赤眼蜂伊朗1-1和吉林1-2两个品系的寄生数量随卵块密度的增加而大幅度提高,其他品系增加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脲酶抑制剂乙酰氧肟酸 (AHA)、邻苯二酚、氢醌 (HQ)和硼砂对大豆脲酶和绵羊瘤胃微生物脲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在浓度为 0 .0 0 0 1,0 .0 0 1,0 .0 1和 0 .1mmol/L时 ,4种脲酶抑制剂对大豆脲酶的抑制率分别为 :AHA为 6 % ,6 .2 % ,9.6 6 %和 2 9.79% ;HQ为 8.4 % ,13.0 3% ,19.79%和 4 4 .75 % ;邻苯二酚为 2 0 .34% ,19.12 % ,83.16 %和 93.78% ;而硼砂为 16 .5 5 % ,17.18% ,18.95 %和 35 .5 0 %。在相同浓度下 ,4种脲酶抑制剂对绵羊瘤胃微生物脲酶的抑制率分别为 :AHA为 9.5 8% ,14 .0 4 % ,4 1.30 %和 72 .73% ;HQ为 12 .2 1% ,39.99% ,6 4 .6 2 %和 78.87% ;邻苯二酚为 6 .0 7% ,9.36 % ,31.2 9%和 5 0 .4 4 % ;而硼砂分别为 4 .97% ,8.6 3% ,2 1.78%和 32 .0 2 %。  相似文献   
18.
2000~2004年间广西新城疫病毒强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从广西不同地区规模化鸡场的13个肉鸡群病死鸡中分离到13株有血凝性的病毒,这13株病毒的血凝性均能被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抑制,经过血凝(HA)试验、血凝抑制(HI)试验和RT-PCR检测结果确定为新城疫病毒.13株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测定实验结果证明该13株病毒均为新城疫病毒强毒株.  相似文献   
19.
不同轮作序列对旱地胡麻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胡麻轮作序列对土壤碳库的影响,2012-2016年通过4年定位试验,以连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胡麻频率下的轮作序列(F:休闲;PWFW:25%Flax、马铃薯-小麦-胡麻-小麦;WFWP:25%Flax、小麦-胡麻-小麦-马铃薯;FWPF:50%Flax、胡麻-小麦-马铃薯-胡麻;WPFF:50%Flax、小麦-马铃薯-胡麻-胡麻;FFFF:100%Flax、胡麻-胡麻-胡麻-胡麻)对土壤团聚体、总有机碳(TOC)、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土壤微生物碳(MBC)和氮(MBN)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不同轮作序列和低胡麻频率显著增加了030 cm土层<0.25 mm粒级的土壤团聚体含量、TOC和POC含量,而随胡麻频率的增加三者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25%Flax处理下土壤团聚体含量较播前和休闲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2.02%4.04%和9.56%11.73%;土壤有机碳(SOC)较连作显著增加5.95%7.48%。50%Flax处理下胡麻位置对土壤SOC影响显著,且轮作(FWPF)显著高于连作(WPFF)。060 cm土层土壤SOC含量表现为休闲>播前≈25%Flax>50%Flax>100%Flax。与连作相比,轮作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土壤TOC和POC含量,呈现表层富集现象。土壤POC含量表现为25%Flax≈休闲>50%Flax>100%Flax。此外,轮作换茬显著增加了土壤MBC含量,且随着胡麻频率的增加,030 cm土层土壤MBC含量逐渐降低。与播前、休闲、轮作相比,连作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碳氮比,50%Flax(WPFF)轮作序列和土层深度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的互作效应显著。综合来看,休闲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25%胡麻频率的轮作序列利于保持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加土壤TOC、SOC和POC含量,而50%Flax轮作序列(WPFF)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和微生物碳氮比。表明25%胡麻频率的轮作序列均可维持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是旱地胡麻比较理想的轮作序列。  相似文献   
20.
Efficient red deer supplementary feeding depends on estimations of the nutritive value of offered feeds, frequently estimated with the use of equations derived from domestic ruminan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24‐hour in vitro true dry matter degradability (ivTD24), in vitro gas production (GP) kinetic parameters, GP in 24 hr of incubation (GAS24) and short‐chain fatty acid (SCFA) and microbial biomass (MBS) produced after 24‐hour incubation of feeds in inoculum prepared from sheep and red deer rumen fluid. Eleven feeds, frequently consumed by red deer in Slovenia, which occur either naturally (two fresh grasses, chestnut fruits and common and sessile oak acorns) or are fed as winter supplemental feeds (two grass hays, two grass silages, apple pomace, fresh sugar beetroot), were investigated. The in vitro GP kinetic parameters, GAS24 and ivTD24, did not differ between animal species. Amounts of SCFAs were greater (p < 0.05) when feeds were incubated in sheep inoculum, while molar proportions of acetic and propionic acids did not differ. Molar proportions of butyric acid produced during incubation of high fibre feeds did not differ between animal species, but were higher (p < 0.05) when feeds high in starch or sugar were incubated in red deer inoculum. Greater production of SCFA by sheep rumen microbes suggests better coverage of host animal with energy precursors, while greater production of MBS by red deer rumen microbes suggests better coverage of host animal with protein.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rumens of sheep and red deer are inhabited by different microbial communities, which did not affect the extent of in vitro GP and degradation of feeds used in the present experiment. However, the possibility exists that the divergent nutrient use could be a consequence of different priming by different feeds of the donor animal di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